今儿晨跑出门,脚刚沾到楼道里的凉气,心里就先松了半截——15度的天,风里带着点草木的清劲儿,不像前些天闷得人刚跑两百米就想扯领口。往常出门总盯着手机记公里数,今儿没刻意看,脚步跟着风的节奏走,倒觉得膝盖不沉了,呼吸也顺了,连路过早点铺飘来的豆浆香犇牛聚财,都能慢悠悠吸进鼻子里。
街上还静着,公交车站就两三个等车的老人,人行道上的砖缝里,野草冒出点绿芽儿。进了公园,体育场的跑道上倒热闹,却不吵——年轻人跑起来鞋底蹭地的“沙沙”声,大爷大妈们结伴跑时偶尔的搭话声,混着树上麻雀的叫,反倒让人心里踏实。
我慢慢绕着跑道走了半圈,没急着加速。瞧着跑道边的老周,他比我大五岁,去年冬天还拄着拐说膝盖疼,现在居然能跟着队伍跑,虽然慢,可每一步都稳,胳膊摆得幅度不大,却透着股不慌不忙的劲儿。还有那几个阿姨,跑一会儿就停下来抻抻腰,边揉腿边笑:“不急,咱这岁数,跑够汗就行,比在家躺沙发强!”
以前我总跟自己较劲儿,别人跑五公里,我也硬撑着追,结果跑完膝盖酸三天犇牛聚财,反倒没了兴致。今儿看着这些人,突然觉得,咱们中老年慢跑,哪是为了跟谁比速度?是为了跑完后能直起腰,不用扶着墙喘气;是为了能像这样,慢悠悠看着身边的人,都带着股“活着的劲儿”。
跑完没急着回家,顺着小路往公园深处走,没成想撞见了那片荷花池。荷叶比上周密了不少,层层叠叠的,边缘卷着点嫩黄,像刚烫好的卷发。有几朵荷花刚开,花瓣尖儿红得透,往下渐成粉白,最底下还沾着点池子里的绿水,却一点不脏,反倒像故意蘸的颜料。
我找了个石凳坐下,盯着池子里的鱼看——红的、黑的,凑在荷叶底下,有人扔了点面包屑,它们也不抢,慢悠悠游过去啄一口,转个圈又沉下去。风一吹,荷叶晃起来,水珠滚到池里,溅起的小水花惊得鱼摆了摆尾巴,却没跑远。
看着看着,忽然想起十年前,那时候我还在单位上班,天天加班到半夜,回家倒头就睡。有次周末陪老伴来这公园,她让我看荷花,我却盯着手机回工作消息,连荷花是红是白都没看清。后来退休了,查出血压高,医生让多运动,才开始慢跑,一开始只觉得是“任务”,跑够量就行,哪有心思看什么花?
今儿不一样,跑完步身上的汗还没干,风一吹有点凉,可心里却暖烘烘的。我摸了摸口袋里的老年机,没像往常那样急着拍照发群里,就想安安静静坐着——看荷花慢慢开,看鱼慢慢游,听风吹过荷叶的“哗啦”声,连远处跑道上的脚步声,都像成了这景致的背景音。
坐了快二十分钟,腿上的汗干了,起身往家走时,脚步比来时更轻。忽然就懂了,咱们中老年坚持慢跑,哪是为了“健康指标”那串数字?是为了能有底气放慢脚步,去看年轻时没心思看的花;是为了跑完后不喘不咳,能坐在石凳上跟老伴唠两句家常;是为了能在看见跑道上的老伙计时,笑着说“今儿跑得挺舒服”——这些藏在跑步后的“小自在”,才是咱们跑下去的真意义啊。
路过早点铺,买了杯热豆浆,抿一口,烫得舌尖发麻,却甜到心里。原来慢跑不是“苦差事”,是让我们能好好感受日子的“钥匙”,以前只顾着往前跑,倒忘了,跑慢一点,才能看见更多好光景。
七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